宣勇: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

8月25日上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教授受邀为我校暑期干部培训班作了题为《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党委书记马春林主持。
校党委书记马春林为宣勇教授颁发了聘任证书,聘请宣勇教授为yl23455永利高等教育研究院客座教授。
报告中,宣勇教授认为,一流大学是建立在一流学科的基础上,没有一流学科就不可能有一流大学。因此,要建一流大学,必须建一流学科。
宣勇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大学学科建设出现了新变化,表现为三个“前所未有”。一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层面、政府层面和大学自身都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教育学界的研究对学科建设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学术文章迅猛增长。二是前所未有的成就,由于学科建设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断增长,大学发表的SCI论文总数、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总数等不断增加。三是前所未有的问题,即重点建设的学科布局结构不够合理,重点学科集中在少数高校;遴选取向上的“择需”不足,缺少顶层设计;学科建设投入上的“见物不见人”,重视实验设备和条件的改善,忽视智力的价值与投入,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缺少制度性的财政保障。
宣勇教授强调,把握“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内涵,要着重明确三点认识。一是“大学为何建学科?“学科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层次,学科的结构决定了大学的类型,更为重要的是学科是学者集聚、成长并创新的土壤,是大学有机体的组织细胞,是构建一流大学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二是”大学学科建什么?“大学学科建设的目的是选择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疆域和提升学科组织在生产上的能力。大学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学科组织,提高组织化水平,以提升学科的学术生产能力与产出效率。三是“大学学科怎么建?”。在大学学科建设时,既要遵循学科组织发展的规律,又要明晰大学学科建设的主体责任。
宣勇教授认为,世界一流学科应该具备帮助解决人类面临的困境、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进程的能力”。他强调,建设一流学科,要实现 “三个转变”。一是遴选重点学科从单一的“竞争选优”到“择需布局”相结合转变。二是实现从经费投入的“要素驱动”向制度供给的“创新驱动”转变。三是学科组建从“被动组合”向“自觉组织”转变。
聊大要闻
-
yl23455永利获批2项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25-09-05
-
【大众日报】报道《吕艳丽:龙舟“梦之队”金牌女教头》2025-09-05
-
李兆俊检查聊大附小、幼儿园开学情况2025-09-04
-
yl23455永利师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2025-09-04
-
打造“无声的思政课堂” 图书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特展2025-09-03 -
yl23455永利驴研究院成果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2025-09-03
-
学校举行“弘扬抗战精神,奋进复兴征程”国旗下话成长教育活动2025-09-03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 我校举行爱国将领张自忠雕像揭幕仪式2025-09-03
-
yl23455永利承办的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国际研讨班开幕2025-09-03
-
yl23455永利黄现强教授团队在功能有机分子增值转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25-09-03



时间 :2017-08-26
阅读次数 :
字体 :
来源 : 校报
作者 : 魏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