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对话人生”专题讲座举行

7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勇,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振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庆利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博士以“阅读经典、对话人生”为题,在西校图书馆小报告厅为文学院师生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刘勇教授从“何为经典”及“与谁对话”两个角度对这一话题进行了论述。他指出,经典是经过多年总结、提炼,被广大读者所接受认同的,能够引起强烈共鸣的作品,有着超时空、超历史、超民族的特性。对于“什么是经典”这个问题,可能不同的专家学者会列出不同的书目,但究其本质,还需要读者自己去判断和选择。其后,他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以俄国作家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为例,向听众阐述了何为经典,并剖析了阅读经典的方法。在论述“与谁对话”这一问题时,他指出对话的主客体应分为三个层次:作者与自己的对话,作者与读者的对话,读者与自己的对话。并通过解析张爱玲的生平与创作,详细阐述了这三个层次。最后,他指出,随着一个人阅历的增长,对文本的体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受,并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指出对于经典作品,童年时期可粗读,青年时期应细读,中年时期要碰撞,晚年时期去回味。
李怡教授结合自身的读书、求学经历分析了造成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读书风气不同的原因,批判了九十年代以来的解构主义和消费主义,并指出应结合当下的阅读体验,重塑经典。钱振纲教授以鲁迅为例,解读了应该如何看待鲁迅其人其文,呼吁同学们应多读鲁迅,精读鲁迅,尤其要注意其早期具有思想价值的作品。沈庆利教授指出经典文本具有永恒性和超时空性,其价值就是被需要、被使用,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经典,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选择经典、阅读经典。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我校文学院青年教师石小寒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两位博士研究生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
其后,各位专家学者与听众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耐心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此次学术报告内容丰富多彩,事例生动详实,各位专家学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大家献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审稿 卢军)
聊大要闻
-
yl23455永利获批2项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25-09-05
-
【大众日报】报道《吕艳丽:龙舟“梦之队”金牌女教头》2025-09-05
-
李兆俊检查聊大附小、幼儿园开学情况2025-09-04
-
yl23455永利师生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2025-09-04
-
打造“无声的思政课堂” 图书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特展2025-09-03 -
yl23455永利驴研究院成果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2025-09-03
-
学校举行“弘扬抗战精神,奋进复兴征程”国旗下话成长教育活动2025-09-03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 我校举行爱国将领张自忠雕像揭幕仪式2025-09-03
-
yl23455永利承办的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国际研讨班开幕2025-09-03
-
yl23455永利黄现强教授团队在功能有机分子增值转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25-09-03



时间 :2018-07-14
阅读次数 :
字体 :
来源 : 校报
作者 : 李文韬